以五個“融合”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治理
黨的十九大提出“按照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是其中重要一環。2018年7月,《湖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(2018-2020年)》出台,就提升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與生態質量作出了科學部署。鑒於長期以來農村、農業多為粗放式發展,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,在開展環境保護治理中應合理布局、***思考、多方發力、多措並舉,通過五個“融合”推動湖南美麗鄉村建設邁上新台階。
一是將全盤規劃與因地製宜融合起來。各地要有全局意識、前瞻意識,既作好全盤規劃與頂層設計,又因時因地製宜,以改變鄉村建設缺乏規劃、分布雜亂的現狀。應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納入鄉村振興發展整體規劃,同步籌劃,同步推進。通過空心村治理、宅基地整理與村莊合並,科學規劃住房建設與土地利用,合理區分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,合理規劃農村農林漁牧產業發展空間,推動村莊有序布局。村莊生態發展路徑應當緊扣生態資源特色,如郊區農村可走城鄉互動型發展路徑,有產業發展基礎的村莊可走生態產業主導發展型路徑,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的村莊可走文化旅遊引領發展型路徑。製定村莊整治具體規劃時既要參考地形環境、人文風貌、民風民俗,也要考慮人財物力的投入以及村民接受度,確定規劃落地的階段可行性與長遠可行性。
二是將鄉村振興與產業轉型融合起來。綠色發展的核心要義在於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。農牧業形成的麵源汙染、城市高汙染產業上山下鄉、鄉鎮企業違規排放以及礦產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,都使農村付出了生態代價。鄉村振興需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,促成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:一方麵,要嚴格環境執法,大力淘汰汙染嚴重的落後產能,***高汙染、高耗能產業擴張,嚴格執行企業排放標準,促使企業增加環保投入;另一方麵,應利用鄉村振興政策優勢,引導農村發展高技術、低耗能的綠色產業,並借助稅費財政杠杆,助力打造綠色、循環、低碳的農業生產體係。
三是將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融合起來。資金與人才問題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麵臨的***主要問題,政府在其中承擔主導責任,但具體實施需要整合社會各方麵力量共同參與。在農村生態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上,可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,發揮社會資本的運營能力,並采取財政補貼、適當收費等舉措,確保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後續運行維護;或采用政策傾斜、政府購買服務、汙染治理項目外包等方式,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汙染防治。同時鼓勵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科研項目落地轉化,建立綠色農業、***農業、景觀農業示範園,發揮模範示範效應,帶動技術推廣。
四是將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融合起來。農村人口分散,麵臨的生態環境治理問題各有不同,治理時需要將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有機融合,以發揮有限人力、物力與財力的***大效能。通過建立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大數據平台,對水資源、耕地資源等基本生態資源實行一體化管理——設立水資源重點保護區,集中治理耕地重金屬汙染,推廣生物有機肥、生物農藥,推廣有機農產品的種植與生產。對於生活垃圾與生活汙水,人口集中與條件成熟區域可實行集中處理,郊區可納入城鎮一體化管理;人口分散區域、邊遠地區實行分散管理。加快完善村民社區基層治理機製,建立垃圾收集網絡,推動實現廢棄物的轉化與循環利用。
五是將立法監管與宣傳引導融合起來。應以《環境保***》《農業法》《水汙染防治法》等法規為基礎,根據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特殊性,製定地方性政策法規,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製度,明確權責及執法主體,實行重大事項問責。同時構建農村生態環境監管體係,對規模化種植業與養殖業進行部門備案監管,對基層生活汙染進行環境監管量化考核,對麵源汙染進行抽樣調查、跟蹤監查。重視村民的知情權、參與權,通過培訓及現代傳媒技術普及農村環保知識,公布農村環保監測信息,既提升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,又充分發揮村民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中的監督作用。對於防治小規模種植、養殖業汙染與分散性生活汙染,更需村民自律與基層監督相結合。
(作者單位: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)